在金朝的最后一刻,历史上有一场令人动容的悲剧。天兴三年正月十一日,经历了三个月围困的蔡州已经接近崩溃,金哀宗心力交瘁,不愿以“末帝”之名被历史记住,便将金朝的皇位传给了东面元帅完颜承麟。然而,继位仪式刚刚完成,南城门就被宋军攻破,紧接着蒙古军也从北城门突破而入。金哀宗最终在幽兰轩中自缢身亡,而完颜承麟,仅仅继位一小时,就在激烈的巷战中被乱军所杀。
在城中与敌军激战的守将完颜忽斜虎得知这一消息时,悲痛欲绝,痛心疾首地说道:“吾君已崩,吾何以战为?”话音未落,便投水自尽。《金史》记载,参政孛术鲁娄室、兀林答胡土,总帅元志、元帅王山儿、纥石烈柏寿、乌古论恒端等军士五百余人,也随之殉难。金朝,这个存在了120年的大国,最终在南宋和蒙古的联合打击下灭亡。
展开剩余81%金朝的灭亡与蒙古的崛起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。许多人感到困惑,作为起源于渔猎的女真部落,为何竟败给了同样起源于游牧的蒙古。单从军事角度来看,这种情形确实难以理解。冷兵器研究所曾在《东北渔猎民族比农耕和游牧更适合当兵?“女真满万不可敌”背后有何深层逻辑》一文中提到,地处东北的女真部落相比蒙古,早期在铁器的采集和冶炼上具有更为显著的优势,同时获取动物蛋白质的难度也较小,体格强健,恶劣的自然环境锤炼出了强悍的战士。因此,从单兵作战能力上来看,女真似乎不应该在与蒙古的对抗中败北。
然而,战争远非简单的兵力与装备对抗。正如游戏中的数值属性较量,真实的战斗往往更为复杂。在金朝建立初期,为了崛起,女真在军事上确实取得了显赫的成绩,完颜阿骨打以其超凡的军事天赋和远见卓识,带领女真部队连续战胜辽国。然而,随着金朝的逐渐兴盛和稳定,最初为金朝崛起立下赫赫战功的女真精锐开始走向衰退。当蒙古统一草原各部并开始南下征战时,金朝早已不再是那个巅峰时期的强大国家。
完颜阿骨打在起兵灭辽的过程中,依靠的是一支无比精锐的女真部队。这些部队实行的是“猛安谋克”制度——一种源自于女真氏族部落的组织形式。《金史·兵制》记载,“太祖即位二年,既以二千五百破耶谢十,始命以三百户为谋克、谋克十为猛安。”猛安谋克制度与唐代的府兵制有些相似,作战时需要军户自备武器和干粮,但作为补偿,这些兵户平时免除赋税与徭役。这种制度使得女真在军事实力上得到了极大的保障。
随着金朝的崛起,这种组织模式逐渐扩展,并吸纳了包括契丹、渤海、奚以及汉族部队在内的各族士兵。这些多元化的部队在金朝初期形成了强大的战斗力。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金朝的军力开始衰退。金太宗天会十一年,金朝开始将大量女真猛安谋克户迁移至中原,以开拓新土地。根据《金朝史研究》估算,迁移规模巨大,接近百万的女真族人被安置在汉地。
然而,搬迁至中原后的女真人并不擅长农业,他们本是渔猎民族,种地的技能远不如汉人。即使获得了肥沃的土地,真正能够适应农耕生活的女真军户寥寥无几。一些女真人将土地租给汉人耕种,自己则过着饮酒作乐的生活,而那些分得较少土地的猛安谋克户,因不擅精耕细作,最终陷入了贫困。
到了金章宗时期,金朝的衰败进入了一个加速阶段。章宗在位期间,金朝频繁遭遇自然灾害,水灾、旱灾、蝗灾和地震不断发生,严重透支了金国的国力。生灵涂炭,民众疾苦,百姓死伤无数。而这些灾难对已经迁至中原的猛安谋克军户们也产生了致命影响。曾经强大的女真军队,已经在生计的压力下失去了往日的战斗力。
为了弥补军事力量的不足,从宣宗开始,金朝组建了“忠孝军”和“合里合军”等新军,这些部队由北方的流亡民众组成,招募的精锐部队包括回纥、乃蛮、吐谷浑等民族。为了保持士气,忠孝军的粮饷是普通军队的三倍,而合里合军则是忠孝军的低配版。
与金朝军队的衰退相对的是,蒙古正处于强劲的上升期。蒙古的草原统一早已实现,成吉思汗在1206年春召集各部贵族举行忽里台大会,正式宣布自己为蒙古大汗,建立了蒙古国。成吉思汗采纳了“千户制”这一组织形式,这一制度的核心在于将蒙古和其他部落的民众整合在一起,形成了强大的军事力量。这种制度与金朝的猛安谋克制有所相似,但蒙古通过严格的管控和严明的军令,确保了部队的高效运转。
当金朝的衰弱与蒙古的崛起并行时,蒙古的军事力量逐渐占据了上风。尤其是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后,蒙古在军事上的优势逐渐显现。金朝在此时已经难以匹敌,最终在蒙古的强大压力下灭亡。蒙古的崛起和金朝的衰退,折射出两国在军事力量、制度建设以及社会动荡等多方面的差距。
总的来说,金朝的灭亡并非偶然,它源于自身军事和社会制度的逐步衰退,以及蒙古崛起带来的巨大压力。而在这一过程中,成吉思汗的军事领导力无疑是决定性因素。金帝国的灭亡,也标志着草原游牧民族在世界历史舞台上的强势崛起。
发布于:天津市宝盈优配-配资股市-短线配资网-在线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